您的位置::袁氏农业网 >> 石生海桐

全国农业展览馆50年尽展希望的田野独根草属美蔷薇金露梅直梗小檗灌丛杜鹃Fk

时间:2023年06月09日

全国农业展览馆 50年尽展“希望的田野”

全国农业展览馆 50年尽展“希望的田野”

9月13日,中国农业博物馆重新开馆。走进其中新推出的青少年农业科普馆,清新活泼的气息便1日废钢市场主稳扑面而来:一个巨大的“光影蛋”展示着小鸡的发育过程;小朋友们通过电脑大屏幕在进行虚拟浇水、施肥、除虫……

在闭馆3年之后,农业博物馆的全新亮相为全国农业展览馆的50岁“生日”献上了一份特别礼物。

外宾参观的重点

“首都十大建筑之一”,是农展馆一直引以为豪的“身份”标签。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象蒲,为了展示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及农业生产发展成果,经国务院批准兴建,农展馆与人民大会堂等成为首都第一批十大建筑。

农展馆位于人称京都“龙眼”的北京东三环北路农展桥东侧。据说,农展馆的地理位置、规模布局和建筑风格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是当时国内唯一的大型园林式展览馆。对这个“殊荣”,农展馆事业发展部主任唐志强介绍起来特樟子松别自豪。

作为农业先进成果的展示场所,农展馆的“辉煌”始终与农业的成就连在一起。农业是中国的“根本”,中国农业的成就也举世瞩目。说起1959年9月27日农展馆开馆时的第一个展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全国农业成就展览”,农展馆馆长唐珂激动不已:那是建国后全国农业发展成就的一次大检阅,综合馆、农作物馆、园艺特产馆、水利馆……一件件展品激动人心。

“开馆1年多,参观人数就达200多万,平均每天5000多人。”一个积贫积弱、温饱不足的中国,迅速解决了占世界1/5人口的吃望江哺鸡饭问题,实现着“丰衣足食”,不仅令国人自豪,更令世界吃惊。

也难怪,在农展馆开馆的相当长时期内,它也一度成为外交的重要外事场所。从1959年至1978年的20年间,先后共有138个国家的国际友人2.4万人入馆参观,其中包括朝鲜主席金日成、越南主席胡志明等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唐珂笑称,那个时候,中国工业并不发达,最值得骄傲、最“拿得出手”的就是农业成就。外国元首来了,长城、故宫还不是参观的重点,“就算不到这些地方,也要到农展馆来”。

农产品贸易平台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农展馆的展示内容也出现了新变化。1978PEBA由于其高精度和低本钱年10月,12国来华农业机械展览会在农展馆但是现代机械设备中许多磨擦副的相对滑动速度相当高举办,展品725件,观众达30多万人次,开辟了中国农业国际展览的先河,被写入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会展业大事记之首。

在全国经济大发展的浪潮之下,农展馆还成了农产品交流贸易的重要平台。从1985年开始,农展馆连续举办了十三届“春节全国农副工产品展销会”,七届“国庆全国农副工产品展销会”。在市场供应短缺的那些年代,吸引了无数北京市民前来,有媒体赞扬道,这是“为农民建市场,给市民送年货”。

唐志强在农展馆工作了20多年,亲身体会了展销会的“魔力”。他感叹,很多农副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拿到展销会上“放一放、尝一尝”,就紧俏起来了。

而农产品的入展标准也出现了很大变化。唐志强记得:60年代初的展品,注重产量、品相和新品;现在则更强调质量、营养和高科技。

五齿萼

展示中华农业文明

如今的农展馆,还在向另一个功能拓展——用现代手段展示农业文明,记录、研究和展现中国农业文化遗产。

唐珂认为,农业文明的传递,不仅是所系,也是文化使命,需要新的手段与新的理念。

实际上,刚刚“复馆”的中国农业博物馆,正是这一新理念下的重要举措。展馆近日接连向社会推出了“我们的田野——新中国三农图片展”、“中国传统农具”、“彩陶中的远古农业”、“青少年农业科普”和“室外展园”等项目,吸引着大批观众走入农展馆。新改造的“三幕影院”,通过环幕、穹幕和地幕,形象生动地叙述着二十四节气的形成过程;来自外省的小朋友,正被青少年馆的新颖展示吸引,在爸爸的指导下兴趣盎然地完成蔬菜拼图。

“用现代手段来表现我们中华民族对古代农业科技的重要贡献,以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非常受欢迎。”唐珂很兴奋。

www1.hongfena.com
wujin.5310553.cn
www1.qitaihezx.com
福建定做衬衫
友情链接